其一源于春秋时,公子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重耳(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做了国君后没有报答当年割肉饲主的介子推,对隐居后的恩公一再相邀,最后失了耐心,遂放火烧山将恩公烧死在柳树下,但介子推至死不忘忠心进言,衣襟上留下“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忠言。追悔莫及的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又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为纪念仁孝之士,到此有了寒食与清明之风俗。
其二据传始于古代“墓祭”之礼,帝王将相年年祭拜先祖,后来民间纷纷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缅怀祖先,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作为礼仪之邦,礼敬祖先这一传统极其重要,因此在清明时节,慢慢形成了祭祀的优良传统,每到清明时节,不同地方的人们,都会进行同样的一件事情,即为祭拜祖先,怀念先烈。虽然清明节由来已久,但真正设置扫墓假期,是始于唐宋之后了,清明节现在已成国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