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周公解梦 > 宗教 > 《欲经》是印度教的性爱经典

《欲经》是印度教的性爱经典

时间:2019-01-03 08:57:30   来源:周公解梦

  中印两国性文化都源远流长,但印度性文化与宗教如此密切地交织在一起,这却是与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一个最大区别。公元四世纪左右出现的印度教典籍《欲经》,相传作者为婆蹉衍那,此书在印度民间广泛流传,英文、印地文或其他文印刷的《欲经》在当地书店里随时可以买到。在我看来,它既像中国道家的《玉房秘诀》,以严肃冷静的观点阐明各种性行为;又像罗马帝国奥维德所著的《爱的艺术》一书,以嘲讽的态度渲染调情艺术。

印度爱经,欲经

  地处中国与罗马之间的印度,在性文化方面多少综合了来自双方的影响。该书虽然详细描述了各种性交技巧和调情艺术,但与其说它是一部宗教文献,倒不如说它是地地道道的生活书籍,涉及很多家政内容,描述了古代印度年轻的艺术爱好者某些无拘无束的生活:沉湎于诗情、音乐、绘画和雕刻等高雅的精神生活,辅之以鲜花、香水、美味佳肴以及其他精心安排的日常生活,当然,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还在于性爱以及性爱中的各色女人。这本书主张妻子应该多才多艺以取悦于丈夫。例如:它认为妻子必须掌握唱歌,缝纫,跳舞、种花甚至巫术、斗鸡和赌博等64种外能;同时,这本书又强调夫妻必须具有64种内能--包括8种拥抱,8种接吻,口交的8个阶段,抽动阴茎的8种方式等。

  《欲经》对性爱的基本态度是:性爱需要男女双方共同求得满足,并非仅仅是男人的性欲发泄。《欲经》还认为,女人在性爱中有更大的激情,她从性爱中能够获得超出男人的快乐。实际上,《欲经》是一部关于女人的书,它的意图在于使男人认识女人:女人是温柔和激情的化身,性爱也是温柔与激情交织在一起的生活艺术。可以说,传统的印度教对性的态度是健康的、泰然自若的。《欲经》虽然专门谈论性爱,但性爱在作者的笔下不仅表现为一门艺术,而且表现为一门科学;当然,这种科学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性爱并不是情和欲的泛滥,而是要克制自我的激情,要在对自我情欲的严格控制之下才能进行,性爱的最高境界是淡然无情。

  印度人虽然撰写了第一本集"爱"与"性"为一体的《欲经》,但他们却总是将"爱"与"性"完全分开,认为真正的爱应该是无师自通的人类本能,无须任何指导;相反"性"却需要强调技巧。因而,印度性文化的书籍常常用大量篇幅来介绍"无爱的性技巧",《欲经》明显反映了这一倾向。印度人的性观念似乎是两种极端倾向的奇妙融合,它既有粗俗的一面,又有精雅的一面。印度人从极单纯的否定哲学出发,发展出极其繁杂的性享乐方式。印度人谈论爱,也讨论性,而且两者可以完全无关。他们并未将这两种彼此冲突的东西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新体系,而是将它们互相掺杂。也许这正是印度性文化的一大特色。

印度性爱神庙克久拉霍

  在我看来,如果说中国的《玉房秘诀》主要关心的是在床上所发生的事情,那么罗马的《爱的艺术》则教你如何到床上去,而印度的《欲经》内容更广,它罗列了每个家庭主妇取悦丈夫必备的各种知识。该书偏重性爱时的心理描述,在谈"性"之前花了很大的篇幅先谈论关于"爱"的问题。虽然自有文字以来就有歌颂爱情的作品,在讴歌爱情的诗词中也经常见到性的描述。但在性文学中却极少包括爱的内容,《欲经》极可能是第一本既论"性"又论"爱"的专著。

  《欲经》显示了印度教的一个典型特征:宗教与生活水乳交融般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宗教就是生活,当然包括性生活。古代印度教并不贬低爱欲,在所有合法的享乐中性爱被认为是最富于激情也是最为完美的人生享受,它也最易于被转化为宗教的热情。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房事也变成一种积极的宗教性的义务。印度人的性观念与其他文化还有一个显著不同的地方。

  不管是中国还是古巴比伦、埃及、希腊或罗马,对性问题的态度和看法虽有区别,但都认为性交应该是发生在闺房或妓院中的事。换句话说,它是一种隐私行为,对别人是秘而不宣的,而印度人谈论性时却并不加掩饰。在印度人看来,性是自然的、幸福快乐的,是人生追求的三个目标之一。这种性观念与今日西方社会流行的性是自然、快乐的,可以公开谈论和可以公开为之的观念似乎有接近之处。印度教鼓励早婚,因而早婚在印度很普遍。在古印度教看来,男24岁,女8岁,是最合适的婚配年龄。据说这是防止妇女淫荡的最好办法。丈夫死后,寡妇不准改嫁,甚至要自焚殉夫,拥护者认为这样这对夫妻可在天国享受3500万年的极乐生活。

  由于《欲经》对人们了解印度古代文化和习俗很有帮助,它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包括中文,在世界流传。

你可能感兴趣的:

  • 《博伽梵歌》目录及每章简介
  • 南怀谨:情欲越淡层次越高
  • 心经讲解
  • 《印度智慧书》——认识《薄伽梵歌》的第一本
  • 印度教的性力派Shaktism[双语阅读]
  • 准提咒
  • 西方三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