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梦轩
吾梦轩 > 民俗 > 民俗文化
普米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时间:2022-05-16 21:30:02

  普米族的由来

  普米族在历史上有多种不同的称谓。汉朝初年,普米族先民分布在牦牛王属地,被统称为“笮”、“牦牛夷”。晋代,普米族被称作“西番”。唐代,普米族地区属南诏势力范围,普米族先民又被南诏统治者统称为“东蛮”。随着历史的沿革,许多称谓逐渐被淘汰,而“西番”的称谓却延袭了下来,并屡见于汉文典籍。但“西番”一词在历史上,曾泛指滇、川、青、康一带藏缅语族的各少数民族,普米只是西番众多支系中人数最多的一支。

  汉族和白族称普米族为“西番”,彝族称之为“窝朱”,藏族和纳西族支系摩梭人称之为“巴”,丽江纳西族称之为“博”。

  普米族自称“培米”。“培”意为白,“米”意为人,有白人的含义。“普米”是普米族人比较统一的自称,这一称谓在不同地区的普米族中又有语音上的差异。宁蒗的普米族自称为“普日咪”、“啪咪”,兰坪县的普米族自称“普英咪”、永胜、丽江等县的普米族自称“普米”、“平米”、“批咪”等。四川省木里、盐源、冕宁和九龙县也有部分普米族自称“拍咪”的,但这批普米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划为藏族。

  1960年,国务院根据普米族的意愿,正式确认滇西北的“普米”为单一民族,并定名为“普米族”。

  普米族的传统节日

  1.大过年

  普米族的春节过三天至半个月,在宁蒗以腊月初十为岁首,而兰坪和雄西普米族则在正月过春节。兰坪一带有杀牛、猪宴亲的习俗,无论来客多少,总要馈赠每人一份火烤时肉和一碗骨头汤,以示“亲如骨肉”、“情同手足”之意。腊月三十晚上,由男家长主祭“门神”,以敬“锅桩”,然后全家老小围绕火塘,吃团圆年饭,并以三个饭团喂狗。大年初一清晨,各家用糯米粑粑、猪肉、香菜、清酒、水果等供品祭锅桩,并派人至深山密林祭龙潭;其间的祷念词,提及氏族内各家祖先亡灵和自家三代列祖,以及各路名山大川的名字、表示新年祈丰收,接祖先驱鬼邪。

  春节期间,普米同一氏族的人邀约集体上山放牧,共同聚餐,各家带去丰盛的菜肴食品,有酒、肉、糌粑、灌肠、猪腿、猪肝、猪心、猪腰、大米饭团等。饭团必须做得大大的,预示来年牲畜个个长得硕大肥美。青年男女举行赛马、打靶、赛跑、捉飞鸟、摔跤、踢毽子、打秋千等多种娱乐活动。

  2.大十五节

  宁蒗普米人在腊月十四日穿戴鲜艳的节日新装,扶老携幼上山露营,举行篝火晚会。次日供“嘛呢堆”祈祷求福,青年男女唱歌、跳舞,通过活动加强联系,谈情说爱。解放后,革除了宗教内容,增添了许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节目。

  3.清明节

  这是兰坪、雄西一带普米人民三大节庆之一。活动内容大体与邻近地区的白族、纳西族相似。家家门前插柳、上坟祭祖,青年男女到河边野餐。

  4.端午节

  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前往深山绕岩洞,这是一个宗教节日。人们在岩洞的石坑上点酥油灯,熏走鬼邪病痛,吃蜂蜜粑粑,然后到瀑布下洗澡、歌舞。

  5.转山会

  夏历七月十五。兰坪普米族和白族一样要过“中六节”,请“师毕”到家中念经,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

  6.尝新节

  每当大小春收获的季节,普米人民要举行尝新节,家家户户把新粮先酿成一坛坛美酒,并煮新米,敬供灶神,点上灯盏,祭祀祖先,人们才开始吃用新粮。当天还宰鸡杀羊,煮猪膘肉,宴请新友,庆祝丰收。普米族在"尝新年"时和过年时一样要给狗喂饭团。

  7.小过年

  又称普米过年,在每年的腊月初六这天,据说这天是普米祖先的诞辰日,所以活动多是进行些祭祖先、驱病魔等的宗教活动。

  8.大公节

  流行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当地又称跑马节。节期原在每年农历十一月间,后改在正月择日举行。节日主持人由村寨中有威信的家长轮流担任。他负责凑集买牦牛的钱和分配牛肉。过节时,全寨男女老少穿新衣,大人在家打扫卫生,准备节日食物,青少年们则到杀牛场去看热闹。由于各村寨过节的日子不同,所以走亲访友者不少,客至,必以牦牛肉敬客。青年男女亦趁节日。走村串寨,结交约会朋友,谈情说爱。

  9.车幸节

  “车幸”是普米语音译,意为驾牛。流行于云南省普米族地区。节日早起,不得贪睡。以红纸缠包牛犄角,牵到村头自家田里耕一圈地,希望当年获得丰收,人畜兴旺。然后回家,带上八种菜肴和一些米饭,还有彩纸、酒等祭品,赶上牛,到村寨旁的“车幸场”参加祭祀仪式。大家把祭品摆在牛群前,把彩纸旗插在酒的供案旁,接着撒彩纸片,寨老从各家食品中取点菜、饭、酒,供在牛群前面的大石板上,小伙子们便分头给自家的牛喂饭菜,灌点黄酒。喂食毕,主祭人掌犁驾牛,在附近田边犁一圈,表示又开垦了一块新的土地。收犁卸牛,鸣放爆竹,牛群骚动,活蹦乱跳,精神抖擞,劲头十足。众人开坛饮酒,祝福牛壮人寿,五谷丰登。

  10.苏里玛节

  “苏里玛”是普米语音译,意为酒,可译作尝酒节。流行于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无固定日期,一般在收获季节举行。节期1天。过节日每家开一坛新酿成的水酒,除自己品尝外,还要互相赠送品评,看谁家酿的酒最醇香爽口,甘绵味美。这天,每家都要以新米饭或荞麦面粑粑祭供灶神与祖灵。亲友互访,杀鸡宰羊屠猪,以庆丰收。饮宴时需以饭团喂狗,表示对狗给普米人送来五谷种的谢意,还要于席间唱酿酒歌、敬酒歌、尽情尽兴、尽欢尽乐。

  11.祭龙潭

  流行于云南省兰坪、丽江一带普米族地区。普米族有较浓厚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的习俗,尤其崇拜虎,崇尚白色。他们把泸沽湖称为猛虎湖。他们在新年的大清早要去“抢水”,认为生命离不开水,白雪可以化为水,水结冰是白色,打起的浪花飞沫也是白色,因而崇拜之。节日里,家家都带着祭品到井泉、溪流、潭塘边去焚香祭祀,一般都是去附近供人饮用的水源或湖潭之滨。普米族把龙潭神视为保护神。传说过去普米人为躲兵燹,离乡背井去逃难,临行前便把带不了的东西都藏了起来。待他们重归故里时,其他东西全部被毁或被掠,只有藏在井里的饭碗还好好的,便认为是龙潭神保护了自己的饭碗,民以食为天,故祭之。

  12.火把节

  火把节是拉祜、彝、白、僳僳、纳西、哈尼、佤、布朗、普米等兄弟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除佤、布朗、普米族外,其他六个过火把节的民族,其语言都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大多数以上各民族地区。节期除黔西彝族于农历每年六月六日开始外,其余各族的火把节,均于六月二十四、五日开始,连续过3-7天,最多达半个月。节日活动内容,各地有别,基本相同的有以下几点。一是节前准备各种松明火把,有的高达10米多,于节日夜点燃,举火把走寨串户绕田角,敲锣打鼓奏乐并歌舞呐喊,意在驱邪杀虫祈丰年。二是祭祀活动,有的宰牛宰羊,有的杀猪杀鸡,祭田公地母等神,以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三是篝火晚会,跳火堆,舞蹈对歌,觅友择偶;举行群众性的赛马、赛歌、头牛、摔跤、射箭、拔河、荡秋千等文体活动和地区性的物资交流与集市贸易。解放后,节俗中的迷信内容大增,使火把节成为民族团结和预祝丰产丰收的盛会。关于节日来历,清《昆明县志》载:汉之时有彝妇阿南,其夫为人所杀,南誓不从贼,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列,国人哀之,因为此会。一云南诏皮逻阁会五诏于松明楼,将诱而焚杀之,遂并其他,对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果被焚,慈善迹钏得夫尸以归。皮逻阁闻其贤,欲委擒焉。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有的传说,是为了纪念古代人民以火攻战胜魔王的斗争。有的传说,该节起源于彝族百姓用火把烧死天王派到人间糟踏庄稼的害虫。有的传说,邓赕诏王的夫人白节(即慈善),曾组织群众在羊角上点火把,虚张声势退敌兵,后人怀念她,故有火把节。起源实因当与原始时代的祭火和祈丰年有关。

  13.雪门槛游山节

  农历五月五日,是兰坪普米族传统节日——“雪门槛游山节”。“雪门槛”是雪盘山脉第三大高山,海拔3600米,是境内唯一“一步望四乡”的地方,自古就是四乡客商和游客往来的要塞。当春寒退尽,山花烂漫时,四乡普米族群众就会身挎四弦琴,携带黄酒和蛋肉,来雪门槛山顶草地过节。雪门槛游山节是普米族节日中人数最多而宗教气氛较淡的一个节日。不举行宗教仪式,有病的可上山采挖草药,爱武的人射箭摔跤,比试武艺;年轻人对唱情歌,互诉衷肠;有的人是来谈生意。游山节的高潮是“跳羊皮舞”此舞属于自娱和交际舞种,人群手拉手围成圆圈,圈中一人以折迭的羊皮作“鼓”,另一人边舞边弹四弦琴,羊皮“鼓”伴着琴声,加强了节奏和气势,跳一轮共需弹奏十二个舞曲。队形变化丰富,有单圆、双圆、半圆、对跳、开门、翻身、二龙吐水和满天星等。

  普米族风俗禁忌

  1、婚姻禁忌

  (1)不完整的猪膘忌用于订亲;

  (2)严禁姨表兄妹婚姻;

  (3)属相相克,八字不和者忌婚配;

  (4)忌与有癫痫病、精神病等遗传病史的人联姻;

  (5)新娘在出嫁途中忌回头看娘家,否则洁;

  (6)新娘出嫁的当天忌下午入男家;

  (7)结婚后,丈夫主许离异和虐待妻子;

  (8)不得通奸,更不得生私生子。

  2、丧葬禁忌

  (1)不满13岁的儿童死亡,不得实行火葬;

  (2)在外死的人不能抬回家里;

  (3)严禁妇女为死者洗尸;

  (4)蒿枝是用来捡火葬后的尸骨的,所以不能用稿枝杆作筷子使用;

  (5)家中老人去世,出殡将灵床抬走后,需用扫帚打扫上火铺,平时忌用扫帚打扫上火铺;

  (6)抬丧绳忌用毛绳,只能用麻绳;

  (7)忌在上火铺左上方的挂钩上挂麻绳;

  (8)平时不能用麻线系头,麻绳束腰,即使小孩子也不能用麻线系在头上玩耍。

  3、饮食禁忌

  (1)不能睡着吃饭,否则会变成蛇;

  (2)给客人添饭时,不能只添一勺,必须添两勺;

  (3)添饭时,不用能反手盛饭,否则会被视为给死者盛饭,对人不敬;

  (4)吃饭时不能带有响声,也不能随地抛撒饭粒;

  (5)吃饭时忌将筷子竖插入饭碗中;

  (6)吃饭时父母不能打骂孩子,孩子不能从长辈面前走过。

  4、起居禁忌

  (1)清早起床后不能提到晚上梦到的不好之事;

  (2)白天不能闭着眼睛走路,否则眼睛会瞎;

  (3)傍晚不能理发、洗头、梳头;

  (4)夜晚不能吹口哨,否则会引鬼上门;

  (5)晚上不能扫地;

  (6)不能在家中唱情歌;

  (7)不能用刀砍门槛;

  (8)不能在水里和路上拉屎撒尿;

  (9)不能戴着斗笠进屋,否则晚上会梦游屋外;

  (10)不能将帽子翻戴在头上;

  (11)不能用手指彩虹;

  (12)不能用扫把打人;

  (13)不能用筷子打猪、打猫、打狗;

  (14)大年初一、初二、初三,不准把洗脸水泼到门外;

  (15)大年初一不出门,落水村普米族人认为一年之首如果看不到吉利的东西,会给这一年带来灾难。

  5、对长者的禁忌

  (1)子女必须尊敬父母,父母不得偏爱子女;

  (2)子女对长者、父母不能开玩笑、讲坏话和说谎话;

  (3)不能在房顶上玩耍,否则不尊敬老人;

  (4)不能虐待老人和聋哑等残疾人;

  (5)忌在长辈面前烧二郎腿;

  (6)忌从长辈身上跨过;

  (7)忌不尊重舅舅。

  6、对妇女、孕妇的禁忌

  (1)妇女不能在田间地头扶犁掌耙;

  (2)妇女不能杀鸡宰牛,不能杀生;

  (3)妇女不得披头散头进屋,只有家中死了老人,妇女才能披头散头;

  (4)妇女不得披头散发进屋,只有家中死了老人,妇女才能披头散发;

  (5)妇女不能参加调解纠纷、集会议事等活动;

  (6)妇女不得主持敬神祭祖仪式;

  (7)孕妇禁止参加各种祭祀活动;

  (8)孕妇不得吃兔肉、老母猪肉、公羊肉、公牛肉、大白鹅肉、公鸡肉、种猪肉、生姜等;

  (9)孕妇不能坐在猪槽船上,要不能参加葬礼;

  (10)孕妇不能天黑后出门,否则会引鬼缠身;

  (11)妇女怀孕后,不得再与丈夫同床;

  (12)妇女怀孕后,丈夫不得参加抬丧;

  (13)忌出手伤害妇女,特别是孕妇;

  (14)禁孕妇进到产妇家;

  (15)禁产妇人经堂;

  (16)产妇生孩子时,禁外人踏入产房内。

  7、对小孩的禁忌

  (1)婴儿出世前,不能为其准备衣裤;

  (2)汗规(或打巴)给婴儿取名念经驱鬼时,不得有外人进屋;

  (3)小孩不能玩火;

  (4)忌小孩进入火葬场;

  (5)忌小孩到动土的地方去耍,以免魂魄被压。

  8、对其他人的禁忌

  (1)不能看不起病残的人;

  (2)不能用手指着别人的鼻梁说话;

  (3)不能将脚放在比别人头高的地方;

  (4)客人离开时主人不能随手关门;

  (5)腊月三十晚上,忌有客人来家。

展开全文
更多精彩
端午节是法定节假日吗?高速免费吗
端午节是法定节假日吗?高速免费吗
国际护士节 致敬生命守护者 致敬白衣天使的祝福语
国际护士节 致敬生命守护者 致敬白衣天使的祝福语
过年意味着什么意思 做什么
过年意味着什么意思 做什么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故事来历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故事来历
北方小年跟南方小年为什么不一样?吃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北方小年跟南方小年为什么不一样?吃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老师对六一儿童节寄语 老师的暖心祝福
老师对六一儿童节寄语 老师的暖心祝福
端午节为什么带五彩绳 用哪几个颜色
端午节为什么带五彩绳 用哪几个颜色
正月十五偷青是什么意思哪里的风俗 元宵偷青节的由来
正月十五偷青是什么意思哪里的风俗 元宵偷青节的由来
大年三十和除夕的区别是什么?大年三十跟除夕有什么区别吗
大年三十和除夕的区别是什么?大年三十跟除夕有什么区别吗
护士节有什么祝福的话?尊敬生命守护
护士节有什么祝福的话?尊敬生命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