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梦轩
吾梦轩 > 民俗 > 民俗文化
柯尔克孜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时间:2022-05-17 16:30:02

  柯尔克孜族的由来

  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史称“鬲昆”、“坚昆”、“契骨”、“纥骨”、“黠戛斯”、“辖戛斯”、“吉利吉思”、“乞儿吉思”、“布鲁特”、“纥里迄斯”、“纥迄斯”、“黠戛司”等。2000多年前,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就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后来逐渐向西南迁至天山地区,并与当地的突厥、蒙古部落相融合。

  汉初,曾役属于匈奴,汉征服匈奴后,大部分摆脱了匈奴统治。一部分随匈奴西迁至今新疆天山和中亚一带。隋唐时受突厥统治。黠戛斯灭了回鹘,建立黠戛斯汗国,与唐关系甚密。时黠戛斯拥众数十万,胜兵八万,多次助唐征突厥和李克用之乱。

  13世纪接受元朝统治,在叶尼塞河上游曾设万户府。为改变当地面貌。元从内地和西域把大量工匠和农民迁至谦州(今乌鲁克木河南鄂依玛克处之古城),进行陶冶、冶炼、织造、制造舟楫和渔具等手工业生产;鼓励军屯、民屯,备给耕牛、农具、衣服,发展农业生产,并建库廪,设粮仓,开盐矿,辟驿道,加强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吉利吉思地区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有部分吉利吉思人被迁至今东北松花江流域和北京、山东等地,后融合于当地民族。

  元亡以后,中央王朝的力量到不了西北塞外,柯尔克孜族的处境开始恶化。被迫迁至帕米尔高原和天山荒僻的深山里。后来,一部分柯尔克孜族人民为摆脱准噶尔贵族的统治,又迁至中亚塔什干、费尔干纳及其附近;一部分迁到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和喀喇昆仑山一带及其附近地区。原本完整的柯尔克孜族被分开来,人口也急剧下降。

  柯尔克孜族的传统节日

  1.诞生礼

  诞生礼是在婴儿出生当天举行的以表对新生生命的美好祝愿。摇篮礼是在孩子出生第7天或第9天举行,要宰牲设宴请客吃饭,规模不大,参加者公限妇女。在宴会期间要唱“摇篮曲”。满月礼,同汉族的“做满月”相近。割礼,是柯尔克孜人仅次于婚礼的重要仪式。丧葬,柯尔克孜人基本上按照伊斯兰教教规进行的。婚礼,是柯尔克孜人的最大礼仪,一般是先在女方家中举行,然后将新娘迎回新房,在男方举行更为热闹的庆典活动。整个婚礼是贯穿于歌声和活动中举行的。

  2.纳吾热孜

  “纳吾热孜”节是柯尔克孜族传统节日,太阳历元月初一(即公历3月22日)为节庆日。柯尔克孜族也过古尔邦节和肉孜节。也叫“撒拉哈特曼节”。努吾若孜节历史悠久,它在古代的维吾尔、乌孜别克、哈萨克、柯尔克孜等突厥语系民族中广流行。

  3.库尔班节

  这个节日是来源于伊斯兰教。肉孜节之后七十天就是库尔班节,又译古尔邦节。库尔班节是伊斯兰教历的新年。过节时,必须宰羊以作为祭献。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准备丰盛的食品,大家相互拜年,彼此祝贺。节日里要举行叼羊等传统的民族娱乐活动。

  4.诺鲁孜节

  “诺鲁孜”意为新年。柯尔克孜人将白羊星升起的时候定为一年的开始,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民欢度此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这相当于每年的农历春分时节。在节日期间人们装上节日盛装,举行各种活动驱邪,迎接平安和丰收,整个节日活动持续十几天。

  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菜饭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用小麦、大麦、豌豆、黄豆、羊肉、奶油等七种以上的食物熬制而成的粘粥“克缺”,是过节必不可少的食品,用以预祝在新的一年里饮食丰盛。过节的那天傍晚,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以示消灾解难,预祝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这时村民们要围在火堆旁唱“诺鲁孜节”歌,并举行传统庆祝活动。

  5.喀尔戛托依节

  这是柯尔克孜族妇女的传统节日。传说古代有一次柯尔克孜族遭到外来侵略,妇女们以歌声和舞蹈吸引敌人,掩护男人们转移牲畜后再来袭击敌人。后来,人们就在每年阳历五月初一举行仪式。久而久之,成为一种节日。“喀尔戛托依”意为“乌鸦宴”,在节日这天,妇女们聚在一起,穿上新装,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妇女主持下,先每人喝下一碗奶子,以示忠诚、洁白、勤劳。然后唱歌、跳舞、讲故事,男人们则为妇女们杀羊准备食物。

  6.马奶节

  每年农历小满节气的第二天是柯尔克孜族的马奶节,由于柯尔克孜人每年从这一天起开始生产和食用马奶,所以逢此时节就要举行庆祝活动。这一天清早,人们穿上盛装到拴马处,在家长抓住马鬃祈祷后,由一个老年妇女挤马奶,先用一木碗初乳喂马驹,再舀一勺喂家里最小的孩子,以示小马健康生长,孩子纯洁幸福,然后大家分食挤出的马奶。这一天家家户户宰羊、做丰盛的食品,人们互相拜贺。节期一般为三天。

  在传统节庆的日子里,柯尔克孜族男女老少常汇集到广场或草原上,举行各种娱乐活动,除了唱歌、跳舞、说唱、讲故事外,常见的还有叼羊、摔跤、赛马、马上角力、跑马取物、马上打靶、拔河、荡秋千、月下赛跑等内容丰富的民族体育娱乐活动。

  7.人生礼仪习俗

  柯尔克孜族的“诞生礼”是在婴儿出生的当日举行。由产妇的家人宰羊炖肉招待来宾。席间举行各种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以表达新添人丁的喜悦之情。“摇篮礼”一般在孩子出生的第7天或第9天举行,要宰牲设宴请客吃饭,规模不大,参加者仅限妇女。在小孩出生第40天时要举行“满月礼”,这一习俗近似于汉族的“做满月”。“割礼”是在男孩7岁时进行的一种伊斯兰教教礼,“割礼”仪式非常隆重,是柯尔克孜族仅次于婚礼的重要仪式,民间也认为是婚前的必要准备,是男子成丁的标志。

  柯尔克孜族青年的婚礼仪式由阿訇,其中有一个和饮食有关的插曲很有意思,阿訇将一个馕分成两半,蘸上盐水,分送给两个新人,其含义是表示同甘共苦,永不分离。

  柯尔克孜族十分好客和有礼貌,有“友谊与热情是柯尔克孜人的金子”的名言传世。凡有客人来访,不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招待,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请客人吃,而以羊头肉待客最为尊敬。在请客人吃羊肉时,先请吃羊尾油,再请吃胛骨肉和羊头肉。客人也要分出一些给主人家的妇女和小孩,表示回敬。

  柯尔克孜族风俗禁忌

  1、饮食禁忌

  与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大体相同,柯尔克孜人忌食猪、驴、骡及自死动物的肉,忌食动物血忌食非伊斯兰教徒宰的动物。饭前要洗手,手上的水忌甩,要用布擦干。

  柯尔克孜族好客,凡有来客,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热情招待并拿出最好的食品待客。在请客人吃羊肉时,先请客人吃羊尾巴油,然后再吃胛骨和羊头肉,尤以羊头肉待客为尊。客人在吃肉前,要先取出一些分给主人家的妇女和小孩,在吃其他食品时,摆在桌上的盘里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以表示主人招待的丰盛。如吃不完,切忌将剩菜剩饭倒在地上,在客人使用的餐具里,不能剩下残羹剩饭,这一禁忌不仅非穆斯林的客人要切记,就是穆斯林的客人也不能例外。

  2、婚姻禁忌

  迎亲日,新郎在迎亲人的陪同下骑马到女方家,女方女眷友好迎之,男眷却手持绳索,将新郎五花大绑捆在帐篷(或门)前,然后捆绑新娘并将一对新人拴在一起。新人不可流露不满情绪或恼怒,否则于亲事不吉。直到新郎父兄向女方亲友“求情”再三,新人才可被“释放”。

  3、生活禁忌

  两人对面谈话时,忌咳嗽、擤鼻涕、打哈欠等。否则认为对对方不敬。忌媳妇的臀部对着长辈,故媳妇自屋里出来时,禁忌转身,只可退着出来。客人出门时亦应背朝门退出。最忌撒谎、欺骗和赌咒,若发现,轻者受训,重者引起公愤,甚至被逐出村。

  4、宗教禁忌

  忌踩盐和食物。盐和食物自古被族人视为神圣物品,故认为踩踏盐与食物为极大罪过。此外,古代柯尔克孜人还忌跨越象征食物宝藏的餐布,忌坐由牲畜绒毛搓成的毛绳,忌跨越花绳(据传该族视狼为图腾,而狼跨越花绳)等原始宗教性禁忌习俗。

  (1)忌对月亮、星星诉苦。该族先民认为星代表人的生命,是人的命星,月是冷神,向其诉苦是一种罪过。

  (2)忌傍晚睡觉,易被妖魔缠身。

  (3)忌晚上往外拿白色的东西。因奶为白色,是该族主要食品,故视白为财富、为幸运、为神圣色。晚上从家里往外拿白色的东西,这等于拿走财富与幸福。

  (4)忌黑,认为黑色可引起恐惧,带来灾难,为邪恶、黑暗、绝望之象征,故除丧礼中穿黑色衣服外,日常生活中忌讳黑色。

展开全文
更多精彩
端午节是法定节假日吗?高速免费吗
端午节是法定节假日吗?高速免费吗
国际护士节 致敬生命守护者 致敬白衣天使的祝福语
国际护士节 致敬生命守护者 致敬白衣天使的祝福语
过年意味着什么意思 做什么
过年意味着什么意思 做什么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故事来历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故事来历
北方小年跟南方小年为什么不一样?吃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北方小年跟南方小年为什么不一样?吃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老师对六一儿童节寄语 老师的暖心祝福
老师对六一儿童节寄语 老师的暖心祝福
端午节为什么带五彩绳 用哪几个颜色
端午节为什么带五彩绳 用哪几个颜色
正月十五偷青是什么意思哪里的风俗 元宵偷青节的由来
正月十五偷青是什么意思哪里的风俗 元宵偷青节的由来
大年三十和除夕的区别是什么?大年三十跟除夕有什么区别吗
大年三十和除夕的区别是什么?大年三十跟除夕有什么区别吗
护士节有什么祝福的话?尊敬生命守护
护士节有什么祝福的话?尊敬生命守护